6月,日本足球协会正式公开,想在2046年牵头申办世界杯,并计划和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邻国一起合办。如果真成了,这将是日本自2002年后,时隔44年再次迎来世界杯,也让中国球迷议论纷纷。
消息一出,日本足协的行动目标和实际能力立刻被外界放到了放大镜下。日本想申办世界杯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05年,他们就发布过《2005年宣言》,把在日本本土再举办世界杯、并努力夺冠写进了足球规划里。按照设定,2050年日本足球人口要达到1000万,在家门口问鼎世界杯。实际进展却并不理想,如今日本男足世界排名第17,距离前10和“夺冠”都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日本足协的坚持确实让人意外。相关数据显示,亚洲在2002年后再没办过世界杯,而2034年世界杯基本落户沙特之后,2046年正好是“世界杯重回亚洲”的窗口期。这也解释了日本足协为何频频发声,高调表现申办的积极。
日本这次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主动提出多国合办。主因其实挺现实,随着世界杯扩军到48支队伍,一届赛事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成倍攀升。以现在的标准,从小组赛到四分之一决赛,至少要有14座能容纳4万人以上的球场;而半决赛和决赛,一座要6万人,一座更要8万人。目前,全亚洲能承办8万人级别球场的只有北京“鸟巢”、杭州奥体中心、广州奥体中心等寥寥数座,东京国立竞技场最多也就6.77万人,日本方面还得动大手术才拿得下来。事实上,联合申办已是大势所趋——2026年世界杯就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一同举办,2030年轮到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多国协同。即便财力雄厚如沙特,2034年也得靠强大资源硬撑到单独承办。相比欧美和中东,日本想要引入邻国到“合伙人”,降低压力的意图很明显。韩国虽然回应过,但像中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足协,目前依然没给出明确态度。这背后考量也很实际,谁出钱、谁办几场、利益怎么分,远比表面复杂。
说到这里,中国要不要和日本一起合办世界杯、还是单独申办,也成了球迷热议的话题。部分声音认为,国足靠实力进世界杯难度大,合办至少还能“直通”;但也有不少观点指出,以中国当前的基础设施和大赛经验,完全可以单独把世界杯办得漂漂亮亮。确实,经历过奥运会、亚运会、冬奥会后,中国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举世公认。也有体育系统专家提醒,若东道主“陪跑”,本国队没起色,民众和舆论感受很难保证全是正面。2023年世界杯中国队遭遇失利,全国观众席却屡屡爆满,这种复杂心情再遇“自家世界杯”,更需要谨慎研判。
但回看世界杯实际带来的好处,确实不可小觑。卡塔尔申办世界杯后12年间,不仅建了球场,还升级了道路、机场、酒店和交通等基建。赛事期间,超过140万人次国际游客为卡塔尔带来大约170亿美元收入,虽然还不够弥补2200亿美元的投入,但城市面貌和旅游产业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很多相关机构测算,未来卡塔尔每年会迎来600万国际游客,这份隐形红利是举办大赛带来的长远效应。
日本足协领衔申办世界杯,“合办”或“单独上阵”的博弈,其背后考验的不只有场馆和资金,更有各国对足球事业和国际形象的战略考量。无论怎么选,世界杯不仅是体育的舞台,更是展示国家信心和组织能力的大考。未来中国会不会和其他亚洲国家联办,还是另辟蹊径单挑世界杯,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在自家门口见证世界足球的激情,确实是无数球迷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