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省内多地出现了频繁的强降雨天气,这让不少居民感到困惑。 人们普遍认为,在炎热的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区域通常会是持续高温和闷热的天气,而台风一般是在南方沿海地区活动。 那么,这次山东的降雨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和强烈,并且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同时出现呢? 针对这些疑问,气象专家对此次天气现象进行了解释。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从7月20日早晨6点到22日下午4点,山东省范围内共有15个市、110个县(区市)以及1628个乡镇都出现了降水。 全省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44.5毫米,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专家解读最近山东强降雨频繁 “副高”联手台风暖湿气流是主因

点击次数:156发布日期:2025-07-29 20:46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省内多地出现了频繁的强降雨天气,这让不少居民感到困惑。

人们普遍认为,在炎热的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区域通常会是持续高温和闷热的天气,而台风一般是在南方沿海地区活动。

那么,这次山东的降雨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和强烈,并且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同时出现呢?

针对这些疑问,气象专家对此次天气现象进行了解释。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从7月20日早晨6点到22日下午4点,山东省范围内共有15个市、110个县(区市)以及1628个乡镇都出现了降水。

全省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44.5毫米,这相当于约69.9亿立方米的水量。

其中,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分布在菏泽北部、聊城南部、济宁北部、泰安、济南、淄博、滨州南部、东营大部、潍坊西部和烟台北部,这些地方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区域甚至达到了大暴雨的级别。

在所有监测点中,济南市莱芜区大槐树的降雨量最大,达到了516毫米,这表明该地区的雨势非常猛烈。

气象专家分析指出,造成此次山东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对这两个气象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是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大气高压系统。

当一个地区处于副高控制之下时,通常会以下沉气流为主,天空晴朗,云量稀少,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多,因此常带来持续的高温和闷热天气。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副高出现就意味着酷热难耐的原因。

然而,副高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季节和大气环流的变化而移动和调整。

同时,副高也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其内部和边缘的气流运动也相对复杂。

而暖湿气流,顾名思义,是指携带大量水汽且温度较高的气流。

这些水汽通常来源于海洋上空,经过蒸发后被气流携带到陆地上空。

水汽是形成降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水汽,即使有其他有利条件,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降水。

那么,这两个通常被认为带来不同天气现象的气象系统,是如何在山东“联手”制造强降雨的呢?

气象专家的解释揭示了其中的关键。

目前,山东省确实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

但这次的情况与以往单纯的副高控制有所不同。

最近几天,我国南部海域有台风活动。

虽然这些台风没有直接登陆山东,但它们作为强大的天气系统,其外围会形成范围广阔的气流。

这些气流中,就包括了从台风外围向北输送的偏南暖湿气流。

关键就在于,这些由台风外围带来的偏南暖湿气流,并没有被副高完全阻挡在外,而是深入到了副热带高压的内部区域。

山东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郑怡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她提到,并非所有在副高内部的区域都不会出现降水。

在像最近这样的天气形势下,台风外围的偏南气流深入到副高内部,使得山东省上空的水汽和热量条件都变得非常充沛。

可以这样理解,副高虽然带来了下沉气流,但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却像一股强大的“水汽通道”,持续不断地将大量湿润空气注入到副高控制的区域。

当高空有充沛的水汽和热量时,还需要一个“触发条件”来促使这些水汽凝结成雨。

这个触发条件可能是多种因素,比如地形的抬升作用,或者局部对流作用的加强等。

一旦有了这些触发条件,充沛的水汽和热量就会迅速转化为降水。

由于水汽条件极佳,一旦形成降雨,其强度就会非常大,容易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因此,在这种特定的气象背景下,即使是在副高的内部或其边缘,也极易出现强度较大的降水。

所以,这次山东的强降雨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

副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高压环境,而台风则通过其外围气流,为山东地区输送了大量形成降雨所需的水汽。

当这两者结合,并遇到合适的触发机制时,就形成了我们所经历的集中而猛烈的降雨。

通过这次强降雨事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大气环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天气系统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甚至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共同作用,从而产生不同寻常的天气现象。

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也对气象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气象工作者们不断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判天气变化,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这对于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