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湖泊呢?湖泊就是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1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截至2025年7月,中国现存天然湖泊约2.48万个,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
我国天然湖泊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拥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着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等众多湖泊,该区域湖泊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东部平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淮河下游及山东南部,以淡水湖为主,如鄱阳湖(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 等。 其他分布如内流区域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如新疆的喀纳斯湖 (最深内陆湖)、西藏的纳木错(世界海拔最高咸水湖)等。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哪个城市拥有的湖泊最多呢?其答案是武汉市,这个城市拥有规模以上的湖泊共计166个,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武汉市为何能够成为我国大城市中湖泊最多的城市呢?历史上的湖北是古云梦泽的腹地,云梦泽是江汉平原上的古湖泊群的总称,它的东部在现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江滨一带,西部大致在今天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北面在现今的随州、钟祥一带的大洪山,南面以下荆江(长江荆州段古时被称为荆江)为限,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貌。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地势低洼,河流排泄不畅,易积水成湖。武汉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充沛,为这些湖泊提供稳定水源。境内有165条长度超5千米的河流、166个保护湖泊及262座水库,水面面积占全市1/4。
湖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但也可能限制城市扩张并增加交通成本。湖泊通过蒸发作用可调节城市湿度,缓解热岛效应。例如,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城市湖泊可在100-150米范围内控制温度变化,夏季降温效果显著,但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温能力有所减弱。湖泊周边的绿地结构(如灌草、草坪)可降低空气中的PM10和PM2.5浓度,影响范围通常在100-350米内。例如, 武汉主城区的湖泊湿地通过微气候效应显著降低颗粒物浓度。湖泊还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根据现有信息和环境科学常识,有众多湖泊的城市与没有湖泊的城市在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生态调节功能差异上,湖泊能沉淀悬浮物、吸收氮磷等污染物,显著改善城市水质。无湖泊城市更依赖人工污水处理系统。在气候调节功能上,湖泊通过蒸发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夏季可降低周边温度2-3℃,缓解热岛效应。在生物多样性功能上,湖泊为鸟类、鱼类等提供栖息地,如武汉东湖就记录到了200+种鸟类,而无湖泊城市生态链较为单一。在人居环境功能上,湖泊提供散步、划船等亲水活动场所,市民心理健康水平比无湖泊城市高17%(市民调查数据)。
在空气质量功能上,湖泊周边PM2.5浓度平均低10-15μg/m³,因水体吸附颗粒物并促进空气流动。但是有湖泊的城市也存在着可持续发展挑战:有湖泊城市面临蓝藻爆发等生态问题,需持续投入治理。相比之下,无湖泊的城市地下水开采率通常高达30%,长期易导致地面沉降。有众多湖泊的城市更适合发展,主要体现在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优势上。生态价值我们已经在前文介绍了,经济收益方面,湖泊通过生态资源带动产业。 杭州西溪湿地通过生态旅游实现经济收益,长沙大泽湖片区通过湿地开发形成海归小镇,湖泊还为城市提供战略的缓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