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城市能在十四年里凭空"消失"一半人?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四平市正上演着这样真实的故事。这里曾经热闹的街道现在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玉米地的声音,学校合并了,菜市场摊位空了一半,连早晚高峰的公交车都不再拥挤。
四平可不是什么偏远小镇,它卡在长春和沈阳两大省会中间,京哈高铁每天有几十趟车呼啸而过。但正是这种便利的交通,让年轻人拎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老张家的儿子在苏州电子厂每月能挣6000块,这相当于他在四平粮库三个月的工资。现在整栋家属楼里,像他家这样孩子在外打工的占了七成。
2020年那场行政区划调整就像最后一根稻草,把86万人口的公主岭市整个划给了长春。你猜怎么着?四平市区到公主岭的公交车到现在还保持着半小时一班,只是车上经常只有司机和售票员大眼瞪小眼。划走的不只是人口数字,还有医院、学校和纳税企业,现在四平人看大病都得往长春跑。
冬天零下20度的寒风里,李婶在空荡荡的早市搓着手说:"十年前这摊位得抢,现在白送都没人要。"她身后的粮油店改成了快递驿站,每天处理的包裹八成是网购的保暖内衣和电热毯。有意思的是,四平的快递量反而比五年前增加了三倍,只是寄出的大多是本地特产,收件人地址遍布长三角和珠三角。
被两大省会夹在中间的四平,就像块吸饱了水的海绵,人才和资金轻轻一挤就流向两边。长春的汽车厂、沈阳的机械公司,开出比本地高两倍的工资挖人。王技术员带着整个班组跳槽时说了大实话:"同样的技术,在长春能多挣套房子首付,谁不心动?"
但总有人选择留下。赵老师在合并后的中学教三个年级的物理,她说现在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分到更多关注。种了三十年玉米的老周改用无人机施肥,他算过账:虽然地没变多,但成本降了四成。这些留守者正在用新办法对抗人口流失,就像开春时顶开冻土的嫩芽。
当城市里每盏熄灭的灯光背后都有一个南下的故事,我们是不是该问问:下一个十四年,那些选择留下的人会迎来转机吗?你家乡的年轻人,最近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