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世锦赛夺冠=世界前三?罗伯逊泼冷水:别捧杀!威尔逊14冠刷新纪录!
“赵心童已经是世界前三的选手了!”——这话你敢信?
就在中国球迷为赵心童拿下世锦赛冠军疯狂欢呼时,外媒和圈内人却集体冷静。
尼尔·罗伯逊直接点破:“他还没学会怎么比赛。”更扎心的是,同为90后的凯伦·威尔逊闷声干大事,刚在上海大师赛拿下职业生涯第14冠,直接刷新同龄人纪录。
一边是“天才少年”被质疑实力,一边是“低调王者”疯狂收割冠军,斯诺克圈子的真实格局,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罗伯逊:赵心童夺冠意义大,但别急着封神
尼尔·罗伯逊在中国参加活动时,对赵心童的世锦赛冠军给出了超高评价:“这对斯诺克在中国的推广意义重大。”但他话锋一转,提到中国球迷现在虽然专业,但别因为一场胜利就把赵心童捧得太高。
“丁俊晖当年让斯诺克在中国火了,现在赵心童接班,但世界前三?还早。”
罗伯逊说的不是没道理。
赵心童这届世锦赛确实神勇,从资格赛一路杀到夺冠,但仔细看他的晋级之路,运气成分不小。
没遇到奥沙利文、特鲁姆普这种顶级控场型选手,碰上硬仗时,他的短板就暴露了——比如上海大师赛对凯伦·威尔逊,领先情况下被连扳几局直接崩盘。
奥沙利文早就吐槽过:“他进攻无敌,但不会打逆风球。”
赵心童的“致命短板”:准度≠冠军保障
赵心童的进攻火力确实猛,单杆破百如喝水,但斯诺克不是比谁打得炫。
真正的顶尖选手,得像塞尔比那样,状态再差也能磨赢对手。
赵心童的问题恰恰在这——手感好的时候天下无敌,一旦准度下滑,防守和战术调整就跟不上。
世锦赛夺冠后,他的世界排名飙升,但综合实力呢?
罗伯逊说得直白:“前八都还得观察。”毕竟斯诺克是长跑,不是短跑。
特鲁姆普、奥沙利文这些老油条,能十几年稳居顶级行列,靠的不是偶尔爆种,而是全方位的技术+心理素质。
赵心童的防守这两年有进步,但和顶级球员比,还是显得“偏科”。
威尔逊闷声发财:14冠碾压90后,赵心童真比不过
当中国球迷忙着争论“赵心童是不是世界前三”时,凯伦·威尔逊已经悄悄刷新了90后球员的夺冠纪录——上海大师赛夺冠后,他的巡回赛冠军数达到14个,远超赵心童的3个。
更恐怖的是,他27次打进决赛,稳定性吊打同龄人。
威尔逊的风格和赵心童截然相反——没那么多炫目进攻,但关键球处理稳如老狗。
这次上海大师赛决赛,他在大比分落后卡特的情况下硬是逆转,心理素质堪称顶级。
奥沙利文曾评价他:“威尔逊是90后里最像‘冠军’的球员,因为他懂得怎么赢下丑陋的比赛。”相比之下,赵心童的“赢法”太依赖手感,这也是为什么圈内人普遍认为,威尔逊的综合实力目前仍压赵心童一头。
中国斯诺克的崛起与隐忧
罗伯逊提到,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观众从“看不懂规则”到“专业点评战术”,只用了十几年。
赵心童、颜丙涛等年轻球员的崛起,更让中国斯诺克的未来充满希望。
但隐忧也很明显——顶尖球员的厚度还不够。
世界前十六里有好几个中国球员,但除了丁俊晖,其他人还没能在三大赛(世锦赛、英锦赛、大师赛)持续证明自己。
赵心童的世锦赛冠军是突破,但要想真正比肩奥沙利文、亨德利这些传奇,他还得补上太多功课。
反观英国,即便“75三杰”逐渐老去,特鲁姆普、威尔逊这批中生代和90后依然能扛住大旗。
争议继续:天才or糙哥?赵心童的极限在哪
赵心童的粉丝肯定不服:“都拿世锦赛了,凭什么不能吹?”但职业体育就是这么残酷——冠军能带来掌声,也能暴露问题。
奥沙利文年轻时也被骂“只会进攻”,后来硬生生练成六边形战士。
现在的赵心童,正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
威尔逊的14冠和赵心童的“偏科”提醒我们:斯诺克的世界里,稳定性和全面性才是王道。
中国斯诺克需要赵心童这样的爆点,但要想真正统治这项运动,光靠一个天才,远远不够。